第一是常用词语:
可以看看BUSINESS WEEK和TIME的新闻和专题文章测试一下,没的话《英语世界》里的文章也可。假如除去专业术语和俚语以外,基本可以了解文章大意的话,词语量应该已经足够。对于阅读来讲真不必背什么词(新东方出的GMAT单词书我几乎没看)。
考试前需要熟知一些重点的词汇(词组)的使用方法,譬如连词(转折,递进,并列,假设等等),与整体问题(问文章大意,结构和作者态度)中常会出现的用语(如评估某个假设,支持某个论点等,都可能有除去evaluate a hypothesis, support an idea以外的表达方法,看不明白就惨了。)这类惯用语词可以在平常训练中随时总结,它们对了解文章脉络(强调这点)与弄了解到底在问的是什么尤为重要。至于具体文章中出现的那些个术语,恐怕你我都不会有耐心去管它,反正ETS不会考你专业的东西,不然大伙都去拿个考古学博士回来再考G得了。
然后是所谓方法:
1)拿到题先别急着读,看看这篇文章大概长短,问题数目,做到对预备花费的时间心中有数,不然容易读得太慢,费时。
2)通读全文:读的过程中,看大意画笔记((说画是由于里面可以随性地充斥着你自己创造的速记符号,如何便捷明了如何来。)你会发现边做笔记边看文章心里非常踏实,由于了解自己不会错过重点处,也不需要吃力不讨好地把文章内容往脑子里装(没人让你过目即诵),如此可以纠正逐字逐句的不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速度。这里的大意指段落大意大家都知道一篇文章开头结尾非常重要,而具体到每段也差不多,总是在开头提出一个论点,然后进行SUPPORT,有时这段结尾还可能来个小小转折,起个承上启下有哪些用途,但每段话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看完这段了解大意就可继续,不要在细节上磨工夫。就这么以了解70%-80%段落大意的速度,完整地浏览一遍全文,发现有不通之处做个记号,一会儿有必要的话再回来,暂时不要回头重读,切记。
3)通读过后也不要急着看问题(由于在读到问题前你对文章的整体感受还没有遭到任何影响),先用几秒钟飞速默想一遍文章大意,这等于把笔记的框架输入头脑,由于刚刚在做笔记时你非常可能偏重于每个段落而无暇顾及THE BIG PICTURE,所以要借助记忆还新鲜时快点趁热打铁。着重想想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和对文中提及看法的态度。但应该注意,不要边看笔记边想大意,太慢,而且笔记大概非常潦草,反而影响思路。默想完再瞄一眼笔记,非常快地找到表示语意的转折,递进和并列的记号与关键字和细节等所在之处(找到就好了,不必细看)。以上都是容易考到的地方,而这个MENTAL过程就等于让自己先从ETS的角度,帮他们想想都在什么地方出题适合,为下一步解题做个思想筹备(Remember: ETS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_^)。
4)脑子中有了BIG PICTURE后再看问题,你非常可能发现自己猜的没错,有些题(如问中心思想,作者态度等)直接就能回答。而另外的题(如细节)需要回头看眼文章,这个时候笔记就成了你的地图,按图索骥即可,在阅读中,探寻原文中与问题对应的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应该注意的是,正确答案一般不会重复文中所用的表述,而是PARAPHRASE原来的句子。除此之外太绝对和太宽泛的答案非常可能不对。有时,文章或问题没太了解时,或许会出现厌难情绪,心想管它,随意选一个得了,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舍弃,坚持读完所有选项,你会有蓦然回首的惊喜,或者至少能把明显的错误答案排除掉,增加正确几率.
5)时间安排:根据前(15-20题)松后紧的办法安排,则每题解答时间从一分半到两分不等。在阅读上我是这么分配时间的:读文章画笔记4-6分钟,(TIP:时间实在不够时使用跳跃式阅读法,即光扫一眼每段开头和最后部分两句。但此法平常最好尽可能别用,容易读漏意思。);默想,瞄笔记15-30秒(这是在读题和解题之间搭建的桥梁,最好别省);将来每道问题半到1分钟就够了,因为一篇文章一般跟3-5个问题,如此平均来讲也超不了多少支。
6)花絮:和一般的状况相反的是,假如文章对你来讲非常有趣也不要过分沉溺其中,得提醒自己不是在READING FOR FUN,BUT READING FOR GETTING THE TEST DONE.譬如今天我就出了个小岔子:有道题讲到了上世纪从中国到米国(偷渡?)来的打工仔,说他们大多是出来淘金的男性,在异乡受尽苦楚,猪狗不如(大意啦),不为移民(主要由于移民法禁止中国妇女入境简直缺少人道嘛!),为的是赚够了大钱回家讨老婆,光宗耀祖BLAH BLAH BLAH这太~~~有趣了,太有现实意义了!(当然文章本身是绝对没任何感情色彩的纯粹客观叙述。)简直让人怀疑ETS把这道题塞进去的用心!难道是在暗示些什么?携带震撼和满腹狐疑,浮想联翩地走了好一会儿神,才忽然回过味来:跟它在这儿较什么劲呀?从考试角度来讲,此文与《无脊椎动物的演变》、《摩擦力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等文并无分别。So the lesson is: Never be carried away by WHAT is discussed, but concentrate on HOW/WHY the ideas are organized pres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