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英语好学网

西方文化|06年经典译文之美国文学:美国幽默和西部的兴起(四)

来源:www.huibimu.com 2024-05-02
可是说到这里,大家还是没触及马克吐温幽默的深处∶它的动机、它的范围和它蹊跷的失败。一个方面是他深挚的悲观主义。幽默和悲哀自然是可以相容的──如约翰尼科尔提到的黑人歌曲;它和忿怒与憎恨也能相容并存──如斯威夫特的讽刺文章。美国其他说笑话的人并不是都只不过滑稽角色。美国报人早就是一个特殊集团,在公共舆论的宫廷里可以对人冷嘲热讽;他们都是新进作家,含苞待放的作家,成名作家;深夜喝咖啡、抽雪茄,唱放浪歌曲之辈;他们是大梦初醒的人,专门挑剔谎话和陈腔滥调;对於他们所察看的世界维持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他们在写作上喜欢简洁机智的词句;他们总是心存不满,但他们对於人类虚伪的忿恨,却须加以伪装,出之趣笔。结果他们的作品常常显示一种奇怪的不平衡状况;他们的才能越高,主题与媒介之间,所说的与想说的话之间,距离越大。马克吐温作记者幽默家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有记者的看法,又比大多数记者富有才华。他喜欢与人来往,憎恨欺骗与炫耀,酷爱精巧的机器和工艺上的新发现,对於写作技术极有兴趣,他爱人民,而厌闻公众。由於他是作家而非学者,他讨厌他觉得耐人考虑的作品。詹姆斯使他厌烦,乔治艾略特与霍桑也是一样,由于他们"琐碎的剖析"。他不想读简奥斯丁的作品,还说除非有人付钱,他是不愿读爱伦坡的作品的。关於马克吐温与爱伦坡之间的不同,大家无须喋喋不休。然而二人之间有某些相同之点──乍一听仿佛有点荒谬,但可以帮助大家说明马克吐温悲观的本质。作为一个"杂?写稿人",爱伦坡的生活圈子和报界十分接近。他的大都作品都是匆匆写成的;尤其是那些幽默简短,目的在博取读者喜欢。普通的说,它们写得非常坏,而引起大家注意的正是它们坏的素质。这类作品尖酸、牵强、怪诞、甚至阴惨可怕;它们故作恢谐,显示作者特别喜欢暗码与愚弄。在这类作品的表相下面,含有作者对於读者的蔑视。他比他们聪明,出现一种刺激,他确切了解他们会起什麽反应;他们又坏又容易被骗。坡在他的故事里不只一次引证钱福特的话支援我们的怎么看∶"所有公众的观念,所有公认的社会风俗,由于它们合适大部分人的需要,所以是愚蠢的"。同时,在这种轻蔑态度的下面,藏著坡的深刻的悲观。人非但不可爱,而且也是孤苦无助的。他在《了解了》里坚持宇宙所显示的是一个十分谐和的整体,而这种谐和,一如他的故事布局,是一种可怖的谐和。爱默生说过∶"缘由和结果┅┅种子和果实是分不开的;由于结果早已在缘由之中开花,目的早已预存於方法之中,果实就在种子里面。"爱伦坡说∶"第一事物刚开始的统一体就存在於後来所有事物的次要缘由之中,含有它们终必灭亡的原因。"这里显示从同样的首要条件出发,却为生了完全不一样的结论。爱伦坡说人是早已为他设好的陷阱的牺牲者。比起乐观的爱默生来,马克吐温和爱伦坡要接近得多。马克.吐温在幽默中也非常激烈;他几乎以远非圣洁的快乐心情描写流血,对於尸体的气味都要加以戏谑,今人毛骨悚然。有时他的作品含有对於故事情节完全没必要的夸大∶使人气恼地把读者的鼻子按下去嗅闻不愉快的气味。说这是粗鲁的西部人的缺点是讲解不通的;虽然他的趣味从快快活活的亵渎神灵到一丝不苟的一本正经,范围极广,马克吐温是一个很敏锐的人,他和爱伦坡一样,对於声音和颜色的反应极其灵敏。他也和爱伦坡一样,喜欢玩噱头。他同样善於操纵情节。他羡慕那些可以骗人的足智多谋的人,或者是不畏暴民的坚强的人。两者都暗含有对於人类的藐视──他早在一八七一年事业开始时就把人类描写成"这一堆小爬虫"。在这种藐视的下面,有一种他不可以驱散的阴郁。那是"倒楣的人类",如此说并不是只不过感叹的意思。他在简短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里,讲到一个极其可怕的鬼把戏,证明整个城里的大人物都是些骗子,他们没答辩,只说"那是天定的,所有都由天定"。在他死後出版的《神秘的陌生人》里,他又把他持之已久的、自由意志只不过一种幻觉的信念,加以进步。他的最後资讯是,世人非但没美德,而且所有都是虚幻的。人类只不过在"空虚的永恒中孤独地流浪著"。荒诞不经的故事进步到这一步,大家可以说已经达到它的极致了。马克吐温甚至在写《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前,就是一个宿命论者。然而他从未停止谴责人类。爱伦坡和他一样,在批评中永远在挑剔别的作家──一个乖僻而一心一意的教师,他凭经验了解,他那一班学生都是傻瓜,不过还是谆谆教给他们一些入门知识。马克.吐温也有一点像愤世嫉俗的学究,虽然他在旧金山有一个绰号叫"平原上的野幽默家",他也以"道学家"知名,他再三坚持他的工作不是谐谑而是教会。两个人在创作办法上南辕北辙,差别非常大,不过二人都以专业作家的骄傲强调经过仔细推敲才获得想望中的成效。在这种地方爱伦坡防止说教,求取一种空虚的美。马克吐温选择了戏谑∶他要哄著逗著大为获得知道。难怪他的作品那样不平衡。他一半轻快,一半阴沈。他一半喜欢西部生活的混乱,正如豪威尔斯所说的,他的语法有西南方、林肯式、伊丽莎白年代的阔度┅┅他用大胆的想象所写的猛烈攻击等级的那些信件,我一直把它们藏起来。我不忍烧掉它们,可是看了一次之後,我也不愿再看它们。这就是自由思想、自由发言、极其民主的马克吐温,他嘲骂奴役、贵族和偏狭。然而为了躲避偏狭,他不可以不到东部去。他在一八七六年从康涅狄格州写信给密苏里州的一个友人,讨论南方政治∶我想我知道他们那边的立场──有充分的选举自由,条件是你需要投票选举其他人挑选的人,不然在社会上就会遭受排斥。┅┅幸而人类的很多经验使我可以明智地选择居处。我住在国内最自由的角落里。换句话说,他住的是朗费罗和洛威尔的新英格兰。不过"东部的"马克吐温竟可以严谨到一本正经的程度。假如推翻贵族政治之後取而代之的是暴民政治,为什麽要去推翻它呢? 既然大伙都是环境的牺牲者,鼓励推翻又有什麽用处? 吐温这个笔名在英文里含有双重的意思,那倒适合,可能这个双重性引起了他的兴趣,使他在故事结构上用了孪生子和认错人的手法;又使他声称父系的祖先是个弑亲的法官,母系的祖先是德拉姆子爵。他的困难在於使美与谐谑相结合,在於一方面享受贵族的排场,一方面又要攻击它社会性的不公不平,或许他想用描写过去的方法来解决这类困难。书评家和他在哈特福德的邻居都鼓励他如此做,他们说《冉达克》比《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後面两部只不过滑稽而已。他有点赞同他们的建议。可是他的故事的背景,虽然和爱伦坡的一样虚假,并没爱伦坡的那种凝练的氛围。它们常常变化,由滑稽转为讽刺,甚至转为感伤,一个有方法有天才的幽默作家的商品一直好玩,一直值得一谈的。不过那种幽默愈加少新意,目的趋於分散,就像卓别林後期的电影一样。有时大家嚼的是一块糖,有时是包著糖衣的药丸,有时根本连糖衣都没。可是出色的马克吐温,正如早期的卓别林,却是一个极有把握的伟大艺术家。後代记得他由于他写过几部既不胡闹也不阴冷的书,其中既有热情,又有切实的常识。这几部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非常重要的还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他把他的热情和他最熟知的生活,少年年代河上小镇和那条河上的生活,写进这本书。狄更斯觉得密西西比河是条"流著泥浆"的浊流,"除去天天夜里有无害的闪电向漆黑的天空闪耀以外,没一点愉快的东西"。可是对於马克吐温而言,不论在他的童年,还是在他的回忆里,那条河是整个生命。不了解它的人感觉它靠不住,是了解它的人,它既安全又慷慨,密西西比河在马克吐温的篇章里被写成生活旅程的象徵。《汤姆索亚历险记》有点过分描写"一个淘气的孩子",读起来还不可以使人酣畅,《密西西比河上》开头几章写得有声有色,结尾那几章不免逊色。可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除去汤姆'索亚式的营救吉姆以外,是十全十美的,那真是一幅让人难忘的边疆少年的画图。宿命论是否一种完善的哲学,姑且不论,它对於小说家却具备非常坏的影响,由于小说家处置的是普通人,不管小说家为他们的命作什么样的安排,他们总感觉他们的命不是预先注定了的。假如他坚持成见,他笔下的人物就变成恹恹没生气的傀儡。但《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里的人物,用惠持曼的话来讲,"清爽.淘气,逼真"。诚然,其中有的人物摆脱不开无情无义的贫穷,小城的残忍,毫无意义的殴斗、或者作为奴隶的束缚。但哈克贝利本人却是自由的,环境想把他变成一个文明人,而他仍然是一个没环境塑造、让环境败坏的纯朴的人。他可以把吉姆从奴隶规范的直接祸害中拯救出来,但没办法使他摆脱黑皮肤加在他身上的梗桔。然而到了最後,像纳蒂邦波一样,哈克贝利如要拯救自己,需要离开文明社会。这又是美国的遁世主义,虽然就哈克贝利而论,并没随着著譬如说像梭罗所选择的那种苦行主义。只须你可以溜进荒野,像野兽那样靠五官生活,新世界还是新的。不然的话,造化就要开始捉弄人了,那是悲惨而无可挽回的。商业兴起了,教会和道德法律打造起来了,文字与讲座上的谎话,芸芸众生形成了平民之群、暴民之群和军队。马克吐温躲开了其中的一些东西∶在内战中当了几个星期的兵,他溜往西部的内华达区域──和其他人联手想使那块沙漠开花,只落得後悔我们的所作所为,有一点掠夺了超验论者的纯真,像所有拓荒者一样。海明威是另外一个千辛万苦竭力想忠实地描写亲身经验的美国作家。他正确地称赞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他无意中获得的伟大收获,在这部和其他作品里,创造了一种符合美国民族精神的散文文体。欧文一度试过,洛威尔也曾试过,在报纸上写幽默小品的人都曾试过。他们的方法都是通过幽默;美国人只能在轻松不矫揉造作的作品中才能传达当地语言那种随意和不拘形式的特征,才能防止一般用来写作的古典文体。诺亚韦伯斯持早已呼吁创造一种纯粹美国的文体。可是到了马克吐温的年代,他下面这段话才有了事实的依据∶没什麽叫做"皇后英语"的东西。这笔资产已由一个合资公司接收了过来,大家是大多数股票的持有人。在他的手里,谈谐的方言、俚语成了完美的文字武器,轻灵、具体、看着极其简单,像口语而不是口语。像威尔斯说过,一般文学大师所写的正统英语"有学者风度而不自然;一望而知其渊源何在"。以马克.吐温而论,内容──和西部生活一样──是凌乱不堪的,但其形式却一脉相传直到海明威。


相关文章推荐

05

02

西方文化|06年经典译文之亚文化—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The beat generation was a group of American writers active during the 1950s. Their most prominent works a

05

02

西方文化|西方传闻神明妖精简明词典E-F

EEchinda(厄喀德那)大地女神盖亚(巨人族的妈妈)之女,上半身为漂亮的女性,下半身是可怕的蛇形,与老公堤丰生下了很多可怕的野兽,如上面提到的地狱恶犬刻耳柏洛斯、九头蛇许德拉、鹰身女妖哈耳皮埃、狮头羊身怪凯米拉、啄食普罗米修斯的秃鹫半狮

05

02

西方文化|西方传闻神明妖精简明词典H

HHag(巫婆)关于巫婆的故事不少,在欧洲的古老传闻中,巫婆其实就是具备超能力的老妇,长相丑陋,常与邪恶联系在一块,最大的特征是会在人睡着的时候骑在骑在人的肚子或者胸口上飞行,因此有hag-ridden的说法。被骑的人在睡觉的时候会感到非常

05

02

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史:欧洲各大语言难易度比较

针对本人学会的一些资料,对欧洲的主要六种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进行一些比较,并以此确定学习该语言的难易程度英语: 概况:全球普及的大语种,使用26个拉丁字母,除极个别外来词以外,不标注辅助发音符号,现在全球2/3的

03

25

西方文化|The origin of dollar

The origin of dollarThe origin of the almighty1 dollar is in what is now the Czech Republic. In 1519, a silver mine near

03

25

西方文化|经典译文旧约旧约--列王记下(2Kings)-

9:1 先知以利沙叫了一个先知门徒来,吩咐他说,你束上腰,手拿这瓶膏油往基列的拉末去。And Elisha the prophet called one of the children of the prophets, and said u

03

25

西方文化|经典译文旧约旧约--列王记下(2Kings)-

11:1 亚哈谢的妈妈亚他利雅见她儿子去世了,就起来剿灭王室。And when Athaliah the mother of Ahaziah saw that her son was dead, she arose and destroye

03

24

西方文化|经典译文旧约--列王记上(1Kings)---第

7:1 所罗门为自己建造宫室,十三年适才导致。But Solomon was building his own house thirteen years, and he finished all his house.7:2 又建造黎巴嫩林宫

英语学习 热门搜索

更多>